面对水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加剧和需求持续萎缩的长周期结构性调整,2022,2023连续两年水泥行业利润与2019年相比跳崖式下跌了80%以上。因能效双控、污染双控、能源和原材料涨价而导致的产品成本上升,加之执行常态化错峰生产政策的企业自律诚信弱化,行业内卷严重,市场竞争压力大。经济的好转需要市场的拉动,化解水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的联动。
中国水泥协会执行会长 孔祥忠
一、要加大政府部门对内卷市场的有序引导
1.企业有利润、政府有税收、就业有保障应作为市场向好的基本标志。
只有维护市场供需动态平衡,行业才能有盈利增长空间。行业长时间内卷,亏损面不断加大,截止2023年前三季度,21家以水泥为主营的上市公司有19家净利润同比负增长,“内卷度”达90%以上(内卷度= 净利润同比负增长上市公司数量 / 行业上市公司总数)。
政府主管部门既要抓投资增长,也要抓存量资产的增益,只有存量市场的利润增长,才能保税收、保就业。对于行业发展来说,企业有利润、政府有税收、就业有保障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2.及时制修订能效、环保、数字化的技术标准,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
水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旺盛,针对能效、环保、数字化新技术不断涌现,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及时制修订各项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引导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同时在政策制定中积极引用行业协会的团体标准,并及时将团体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
建议不易将能效和环保等标准中的等级过多细分,尤其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要不断提高标准的入门门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3.尽快出台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严重过剩产能退出的产业政策。
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只能化解过剩产能过剩,只有行政化手段才能淘汰落后产能,四十多年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实践中,真正完成淘汰落后任务的基本都是行政化手段。造成产能严重过剩的有市场的因素,但也有相当的因素是地方政府盲目引进投资(如近两年的广西水泥投资),加剧了产能严重过剩的程度。
建议尽快出台淘汰落后产能的产业政策是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4.禁止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产能过剩项目,政绩考核一票否决。
应明文规定,水泥产能严重过剩的省份严禁核准新上水泥投资项目(包括熟料、粉磨站、配料站),对盲目招商引资水泥投资项目的政府部门政绩考核应一票否决。
建议对现有的水泥产能置换政策进行及时修改,应禁止用产能作价的方式跨省产能置换,仅保留同一企业集团在同一省份内的产能置换项目,且新线建设必须执行能效、环保的a级标准。企业对主机装备技改项目仅适用于重大技术成果应用。
5. 建立有约束力的碳配额分配机制,长效推进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建议各省按上年熟料总产能a扣除全年错峰生产停窑天数而减除的熟料产能b,得出各省上年实际熟料产量c,用各企业熟料产能占全省熟料总产能的比例dⅹc,得出下年企业可分配的碳排放配额基数e。再将企业能效等级、污染排放等级、协同处置量作为分配配额调整系数,最终得出各企业下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数f。当然,这还需要组织专家论证。笔者认为这种方式较为公平,对化解产能过剩有利,对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有利,可长效推进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建立大企业对行业发展的责任评估体系。
1.企业科技创新要注重原始性创新,强化提升差异化竞争优势。
专利、成果、研发投入是衡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近几年,水泥企业在科技创新上成果很多,但原始性创新的工艺技术、装备技术、品种技术、材料技术、数智技术等却很少。企业要通过组建科技联盟和持续的研发投入,才能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只有获取原始性科技创新成果,才能强化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对于产品同质化的水泥企业,差异化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成本的大幅下降、经营模式的变革和走出新赛道。
2.通过加大产业链、供应链的有效投资,提升企业综合竞争优势。
几年的行业内卷,水泥企业突然发现骨料产品效益远好于水泥产品效益,水泥产业链的上游骨料产品支撑了相当多水泥企业的利润指标。利用信息化对能源和大宗原材料的集中采购,对产品经营搭建网络销售平台,带来了大幅降低企业生产和经营成本,企业间的市场价格竞争差异化已形成。
随着建筑施工市场的不断规范,商混企业一味仅靠垫资赊账的经营模式也会逐渐改善,水泥企业对商混市场的整合会成为未来热点。当水泥企业具有上游骨料产品,下游商混产品,企业的综合竞争优势就会得到显著提升。
3.做好净零排放和绿色工厂的示范,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方案。
水泥行业是我国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行业,实现净零排放的难度极大,即使全部使用绿色新能源,但原料中的碳酸盐分解出二氧化碳量也非常大,能做到的是原料替代率的提升,但不解决根本问题。因此,实现净零排放的关键在碳中和技术创新,碳捕集利用ccus技术是关键之一,投资光伏、风电和植树造林来对冲排放量。
工信部已公布国家标准《绿色工厂评价通则》(gb/t36132-2018),并每年组织绿色工厂评选。建立更多的水泥企业净零排放和绿色工厂的示范,可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方案。
4.重视不可再生资源价值,坚持有效产量的效益优先经营原则。
水泥生产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的石灰石、煤电资源,本应创造更多利润来体现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的经济价值,可是以成本价或微利的水泥价格,浪费了大好不可再生资源,企业的经营行为有问题,政府主管部门也监管不力。
对于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的行业,建议政府制定产品最低限价,监督企业有效产量的效益优先经营原则执行情况。
5.大企业有责任推进市场整合与优化产能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
水泥产业集中度偏低,前10强企业熟料产能集中度cr10=58%,连续10年没有长进,与发达工业国cr8≧70%标准相比相差甚远。在我国国情下,央企国企是市场整合主体,现在的水泥10强企业规模也都是在2010年前后完成了第一波市场收购整合而来的。市场整合需要政府的鼓励、金融的支持。
优化产能布局的责任在产能跨区域的大企业之间,如h集团在山东一家企业与t集团在安徽一家企业,t集团在辽宁一家企业与j集团在重庆一家企业进行资产置换,实现各省或区域内的优化产能布局是现实可操作的。市场整合过程也包含了优化产能布局。
三、发挥行业协会协调市场和自律监督作用
1.鼓励行业协会对行业内科技创新、行业自律的评比表彰活动。
行业协会与党政机关开展的评比表彰都具有全国性,但又有本质上的不同,行业协会的评比表彰对象仅限于本行业内的会员单位或个人,党政机关的评比表彰包含了社会各个层面或人物,这两个“全国性”的内涵是不一样的。适当给行业协会组织开展评比表彰活动更宽松的法规环境,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先进欧洲杯外围买球网的文化,营造竞争共赢的行业生态环境。
2.授予行业协会部分执行产业政策的监督权力、行业和市场的数据统计职能。
行业协会有协调服务市场和开展行业自律诚信的责任,但缺少必要的执行政策的监督权力,甚至在个别省份,行业协会推行错峰生产还寄希望政府主管部门认可支持才行,现有两部委的错峰生产政策也被有些地方政府进行了条款肢解。将新上水泥项目、企业重点技改、生产许可证审核交行业协会进行政府项目核准前的专家论证或初审,可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专业性强、了解市场的优势。在政府部门约谈企业之前,授予协会约谈企业权力,有利于强化行业自律诚信。
对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产业协会适当授予部分行业和市场数据的统计职能,这有利于加强微观经济分析,尤其在数字经济时代。行业协会是国家数据统计分析的好助手。
3.将不正当价格行为作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监管重点。
对于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既要反垄断,更要反不正当价格竞争行为。
水泥产品可视为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重大的极少数商品,水泥价格的大幅波动对下游的国家重点工程和城镇基础建设投资造价带领一定的影响。《价格法》第十四条 经营者不得有下列不正当价格行为中规定,“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扰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当下水泥行业也时有存在不正当价格行为,建议政府主管部门除了鼓励在12315平台举报价格违法行为外,针对产能严重过剩和企业亏损面大的部分重点行业,联合行业协会开展不正当价格行为的督查。
4.不要将行业协会服务性收费与减轻企业负担硬性挂钩。
政府部门在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管理文件中要求行业协会商会要适当降低偏高会费和其他收费标准,减轻企业负担。对什么是“偏高会费”没有给出具体标准,绝大多数协会的会费对“减轻企业负担”的影响甚微。现实是绝大多数协会的会费收取率不到30%,已严重影响协会履行职能的工作开展。应该要求协会严格执行会费管理制度,鼓励协会开展专业咨询服务,合理收费。